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0898-08980898全国服务热线:
新闻资讯 NEWS
中欧体育如何看待汽车租赁巨头下单 10 万辆特斯拉特斯拉市值首破 1 万亿美元马斯克身家大涨 360 亿?
添加时间:2023-04-12 07:16:51

  中欧体育美国汽车租赁公司Hertz Global(又称:“赫兹”)日前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 HTZ”。

  招股书显示,Hertz在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95亿美元、97.79亿美元、52.58亿美元;净亏损分别为2.27亿美元、5000万美元、17.23亿美元。

  按照正常流程,这种负债累累又有破产前科的公司想要上纳斯达克,显然难度极大(毕竟还有摘牌经历)。

  老兄以前是福特的CEO,不过混得那叫一个惨,《》指出,福特汽车在马克·菲尔兹三年任期内股价已经累计跌去了近40%。

  福特汽车前CEO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周三(6月2日)表示,马斯克在让电动汽车成为主流方面功不可没,但现在特斯拉正面临自己的创新所带来的后果。中欧体育菲尔兹在谈到马斯克时说:“他所做的许多事情之一就是推动行业认真对待电动汽车。但他现在面临着真正的竞争,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他们在一些主要市场上的份额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那么根据官方新闻稿,他10月初就任临时CEO,摆在面前的就是公司上市纳斯达克问题。

  且不论车子多久能全部到位,这个消息立马就会给资本市场打鸡血,为登陆纳斯达克扫清障碍!

  只要能够上市成功,且不说现有员工待遇能否得到改善,最起码给高管和大股东们提供套现良机。

  同时呢,对炒股专家马斯克来说,能一次性抛出“10万订单”的噱头,自然大大刺激资本市场,所以我们看到特斯拉股价大涨。

  当然了,我在此并不是用阴暗的观念认为,中欧体育这就是一次马斯克跟马克兄唱双簧的资本游戏。

  毕竟赫兹作为美国老牌租车企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真能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并且特斯拉供货能及时跟上的话,也许人家还能焕发新机。

  当地时间10月25日(周一),特斯拉股价暴涨12.66%,站上万亿美元市值大关。目前市值能排在它前面的,只有苹果(NASDAQ:AAPL)、沙特阿美、微软(NASDAQ:MSFT)、亚马逊(NASDAQ:AMZN)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NASDAQ:GOOG)。

  市值增长近1000万美元,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一天涨出来半个宁德时代(300750.SZ)或大半个中国平安(601318.SH)。

  彭博报道特斯拉“一日之内、三刷记录”:订单业内称雄、市值问鼎万亿美元、股价突破1000美元。

  此前10月初的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特斯拉掌门人“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以2300亿美元的身价,登顶世界首富。此次特斯拉股价暴涨,马斯克的首富之位进一步坐稳。

  此前10月20日(周三)盘后,特斯拉公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创下史上最好财务业绩表现、产量和交付量。

  先看业绩。特斯拉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录得137.6亿美元,高于路孚特公布的分析师预计数据(136.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7.7亿美元增幅近57%。盈利能力方面,特斯拉从2020年起逐渐走出亏损,三季度GAAP下净利润录得16.2亿美元,同比增长389%,显示盈利潜力或将开始释放,公司毛利率也升至30.5%。

  再看产量和交付量。在第三季度公司生产了约23.8万辆汽车,全球交付量超过24万辆,双双创下新高。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生产起量,并超越美国加州工厂,埃隆·马斯克曾表示上海工厂质量好、成本低、良率高。

  全球汽车业都被戴上了车规级芯片短缺的紧箍咒,特斯拉为什么看上去不受影响?一篇和讯科技发布的文章显示,在第二季度特斯拉在电话会议上就已经透露一些端倪:公司的电气和固件工程团队正在设计、开发和验证多种新型控制器,以应对目前的短缺。换句话说,硬件自主研发能力,可能正在帮助特斯拉渡过芯片危机。

  《中国经济网》一篇文章援引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分析指出,除了一直致力于核心芯片零件自主开发,特斯拉还通过软件开发编程替代部分芯片功能。可见,“软硬兼施”或是特斯拉突破芯片瓶颈的秘密武器。

  消息面上看,有观点认为《全球汽车租赁连锁品牌赫兹宣布订购10万辆特斯拉》的新闻也是刺激特斯拉股价上涨的一大重要因素,毕竟这笔交易将为特斯拉带来高达42亿美元的收入;甚至再往前一步想,租车带来的良好体验有可能帮助刺激消费者对特斯拉的购买欲。

  但是有市场人士并不以为意,因为特斯拉目前进入供不应求、卖方强势的“卖方市场”周期,中欧体育制约其销量的最大因素并非消费者需求,而是产量。

  目前除了上海和加州两大生产基地,还披露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和德国柏林建设超级工厂。其中得州工厂有望年底投产,将生产Model Y和电动皮卡Cybertruck;而柏林超级工厂仍在建设中,近期有报道显示它因为被当地环境部门发起线上民意征集,迟迟没有获得开工资质。

  根据特斯拉财报公布的数据,目前加州工厂的年产能在60万辆、上海工厂的年产能约45万辆。假设得州和柏林工厂的产能与加州、上海相仿,那特斯拉的年产能在几年内有机会突破200万辆、甚至300万辆,即仍有不止翻倍的空间。

  特斯拉的供需在未来能否匹配增长?接下来我们看看需求端。目前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价格区间基本全面覆盖到了高端和中端,其中Model X是和奔驰S级/E级、宝马7系等对标的高端车型,Model Y和Model 3向下覆盖了40万元—25万元级别的价格区间。

  有YouTube视频博主以2020年奔驰全球250万辆、宝马230万辆、奥迪170万辆作为标杆作为对比,如果大胆假设特斯拉能卖到奔驰+宝马+奥迪之和的好成绩,那对应其需求上限或在每年600万辆左右;随着特斯拉降价杀入中低端市场,那这一天花板还可能继续推高。

  如果再回到估值上来看,伴随着特斯拉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其市盈率远高于同业公司的问题则更加凸显。不过现在芯片紧张、特斯拉系统和软件研发能力的“金字招牌”愈加闪亮,以科技股的高估值套用在特斯拉身上,也并非不可。

  昨日晚间,特斯拉收盘上涨12.66%,报收1024.86美元,公司市值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达到10267亿美元。继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脸书后,特斯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第七只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的股票。啥概念呢?大众、丰田、奔驰、比亚迪、宝马、本田、福特,它们的市值加起来也没有特斯拉高。作为一个造车界里的新人,特斯拉缘何进展如此惊人?其实结合特斯拉三季度财报就能初见端倪。

  特斯拉今年Q3总共交付24.14万辆汽车,同比增涨19%。其中最主要的是Model 3和Y共计交付23.11万辆,同比增涨14%。特斯拉今年Q3总共生产23.78万辆汽车,同比增涨18%,其中Model 3和Y生产22.89万辆,同比增涨11%。从上面的数据上可以看出,Q3产线上几乎所有的车立即就被用作了交付,无论是总量还是占最主要部分的model3和Y,其产量均低于交付量2.25%,由此基本可以判断,目前,特斯拉处于产能无法满足订单的需要。而其实在Q2的时候,马斯克本人也表达了这个意思:财报上显示的产量并不能体现特斯拉产能拉满时的实力,只有当年的福特在生产T型车时能够与当下的特斯拉一较高下。

  说句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特斯拉的工厂的产能还能提高的话,这个交付的数据还可以上升,而且这个上升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只要从特斯拉的订车交付时间就可以看出,在近期特斯拉的订车交付时间其实是大大的延长了,原来3和Y在国内只要4-6周的时间,现在普遍延长到8周以上,而且不仅仅是国内,在欧洲和北美,这个时间都在延长,从整体产能和平均时间进行一个简单的推算,我们认为即便是特斯拉半年都没有新订单的产生,存量订单都可以维持现有的产能充分利用。

  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概念,就是车企的库存周转天数,简单点说,就是你这个车企的车从产线上下来到交付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多长的时间。为什么引入这样的概率,主要是因为这个数据对于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制造商,它的利益是由资金→原材料→产品→销售→资金的循环活动中产生的,如果这种循环很快也就是周转快时,在同额资金下的利益率也就高。因此,周转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活力和能力。

  而特斯拉的库存周转天数只有6天,而且从历史上来看,特斯拉的库存周转天数在不断的下降,从2019年Q1的30天,到2019年Q4的11天,2020年Q1受到疫情的影响,周转天数又回到了20天,到了2021年的Q3这个数据竟然到了6天!6天是什么概念,很多车在4S店停放都要超过6天,在汽车行业传统思维里,出厂超过180天才算库存车。目前我国的自主品牌的周转率平均都在20-50天左右,而特斯拉才仅仅用了6天,也就是同样的时间里,特斯拉的资金效率利用率是我们的3-8倍。

  特斯拉model3 所达到的强大动力和优异操控性,几乎没有任何同价位车辆可以比。目前的竞品如比亚迪汉,虽然加速上占有优势,但是底盘机械素质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中欧体育在过弯和操控性上几乎无法相比。而小鹏P7在操控素质上也距离model3还有一段距离。

  特斯拉所标配的AP几乎是世界上最好用的L2级辅助驾驶,虽然蔚来、小鹏等国产品牌陆续升级自己下一代的辅助驾驶能力,比如小鹏NGP在某些场景下甚至超过了特斯拉NOA的使用体验,但是毕竟是这些造车新势力使用了高精地图加持的情况下才做到的,如果只使用纯视觉,特斯拉依然是孤独求败的存在。当然在智能座舱方面,特斯拉的体验就差了很多。已经完全被国产新势力所追上。

  特斯拉的造型时尚感十足,完全是非常夺人眼球的造型设计,而且车身低趴运动,大小设计恰好,不得不承认非常具有标志性和时代感。诚然,特斯拉的内饰几乎可以用简陋来形容,但是按照少就是多设计理念,特斯拉推崇极简的性冷淡北欧风,让很多年轻人一眼看上去就比较能够接受。

  随着特斯拉不断降价,性价比已经越来越凸显。model3价格已经下探到23万左右,modelY也在27万左右,几乎已经和传统的燃油车或者竞品的新能源车价格基本相同,而且有着更强的性能、智能和设计感,再加上毕竟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国外品牌毕竟更有产品力。

  其实未必,作为全世界智能电动车的领导品牌,特斯拉在全球巨大的销量就表明了产品拥有优秀的产品竞争力。比如新上市的modelY,拥有极致的加速度,舒适的空间,智能的驾驶和优异的三电能力,还拥有不断OTA的能力,这一切的价格控制在27w以内,对于想要尝鲜的消费者来说的确是很有竞争力的。而且大多数特斯拉的车主还是提供了更多正向的口碑输出,因为的确在这个价位,特斯拉提供了BBA燃油车给不了的驾驶体验。

  特斯拉在中国是唯一的智能电动车的进口品牌,虽然BBA在中国已经上市各种型号电动车,但是搭上智能的科技的恐怕还是只有特斯拉。而在国内,进口或合资品牌的天然光环也成为了特斯拉无可比拟的优势:要么你买国产,要么你就只有特斯拉。

  退一步说到国产,目前国产电动车除了比亚迪之外,其他主机厂大概率都是刚刚起步的状态,吉利,奇瑞,长城都没有什么智能上能打的车型。而比亚迪虽然三电实力雄厚,但是受到品牌的困扰。新势力增长虽然喜人,但是在更大多数消费者面前还太陌生,车毕竟是大件消费品,让人不敢轻易决定。

  一万亿的股价其实只是一个点上的数据,放在一定的范围内来说,就好像是今天我比你多,并不代表我就永远比你多。其实三季度国产新势力和比亚迪都创造了新高的新能源汽车交付成绩。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国内企业的不断进步,这样的情况会有所改变。但是在短时期内,特斯拉一骑绝尘的优势短期无法改变。

  最后想说,特斯拉的存在是件好事情,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世界的水平在哪里,如果没有特斯拉,我们的电动车会不会还在知豆之流的水平上?

  特斯拉市值首破1万亿美元的基础,是特斯拉在过去三年的新能源车汽车市场,是当之无愧的市场最成功者。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销量+毛利率是最好的投资前景。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特斯拉过去几年的季度交付量。在整个特斯拉交付量提升的过程当中。有两个关键的节点。

  其实从2021的季度交付量来看,汽车租赁巨头Hertz的10万台的订单对于今年特斯拉全年的交付量的提升并没有太大,今年照着前三个季度的交付量来看,特斯拉今年全年突破80万辆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与此同时,除了特斯拉自身销量表现的之外,电动汽车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细分数据来看,特斯拉model3是欧洲市场9月份的乘用车销量冠军。这其中还包括了燃油车车型。

  所以,总的来说,特斯拉的股价有两大支撑点、一个是特斯拉自身的市场表现,一个是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性增长。作为在电动汽车市场过去三年表现最好的企业,特斯拉的这个市值表现也就有了根据。

  众所周知赫兹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去年还挣扎在生死线上,至今也没摆脱债务危机,在负债近百亿dollar的情况下竟然又豪掷几十亿dollar购买10万辆特斯拉。

  赫兹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赫兹的股东里最值得怀疑的就是华尔街之狼卡尔·伊坎。这位大佬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刻重仓赫兹。

  赫兹作为一家百年老店,经历过数场风风雨雨,几经易手却依然屹立不倒,随便一出手就能在江湖掀起腥风血雨,可见其功力深厚。再回首,UBer 和Lyft早已黯然了身影。

  赫兹一向喜欢“重资产、高负债”,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界大佬都曾劝其转型,向新兴的网约车学习。

  赫兹也为此做过尝试,却被咨询界的坑货“埃森哲”狠狠坑了一笔。卡尔·伊坎也曾出面干预过赫兹管理层换血,但赫兹庞大的身躯使得减肥失败,由重转轻不成,没想到赫兹竟然耍起了太极,来了一招“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中欧体育明月照大江。”

  不知为何,一直以来与赫兹关联的人物或者企业大多是一些投机者。比如赫兹曾与神州租车有过联姻,而神州租车的老板是那个用瑞幸咖啡在资本主义市场割韭菜的男人——陆正耀。

  疫情以来所有出行相关的业务均受重创,汽车租赁公司成批倒闭,赫兹复杂的利益网使得其大而不能倒。资本市场其实不愿听见爆雷的声音,任何一次爆雷虽炸不死顶级资本家,但至少也毁了他们熬汤的锅。

  赫兹通过购买汽车成为各大车企的大客户和座上宾,然后又与车企签订回购协议,使得70%的车回到车企的销售渠道。一来一回之间,关系网的扣就打好了。赫兹大部分车只开一年就转化为二手车销售,赫兹又成了各大车企的二手车渠道商。

  特斯拉作为资本新宠,不知这桩买卖的背后,是否本就是马斯克的一场阴谋?这一大单掩盖了特斯拉销量增长放缓的暗流,特斯拉是这场交易中的最大赢家。

  两年后特斯拉是否会回购二手车,若不回购,特斯拉能否容忍出现一家线下渠道商巨头?之前在国内,特斯拉对拼多多渠道重拳出击的场景大家可是历历在目。